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非常完美》影評:都市輕鬆喜劇

《非常完美》影評:都市輕鬆喜劇

《非常完美》是由章子怡擔任出品人並主演的一部都市喜劇,導演也試圖讓大家飽嚐一頓城市繁華的愛情,於是場景的設置很完美,很浪漫。無論是劇情中的聖誕雪天,還是結尾的那片灑滿落葉的樹林。看著那精美的畫面,養眼的男女主角,時髦的服裝……,影片對都市白領日常生活情感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非常完美》這部片子我觀看時確實以非常輕鬆的心態去看的,就在劇情反轉關鍵時刻(自己的搭檔同時也是剛剛對自己表白的帥哥竟然是情敵派到自己身邊的臥底)我也隨之對影片主人公章子怡主演的蘇菲報以同情,情感也隨之與主人公起起落落。這時情感戲有爆點。
導演兼編劇是何許人呢?自己並不知道,但整個故事情節完整緊湊(我很喜歡這樣簡單的情節)。
對化妝效果很滿意。片尾的時候特別注意了造型師的名字叫唐駿,我有聽過這名字好像是台灣人(我不確定),影片主人公蘇菲在影片的造型都很突出。一是造型師的功勞;,另一是章子怡確實有著清純的面孔。她有不到三十的年紀,在演藝界成名大腕裡,很年輕,她卻很少展示她可愛清純的造型,儘管各種娃娃頭流行,章子怡也只是在角色裡清純了一下。蘇菲絕對的第一主角。
很有國際化味道,至少比一些純山寨的更高雅,更有質感。這國際化不僅僅是因為章子怡是一名國際巨星,以及請來的一些外國幕後團隊。一些場景、街道、建築、萬聖節的化妝舞會,甚至是那樣的雪都不像是中國。蘇菲黃色的頭髮帶著帽子、名字都不太像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劇中飾演蘇菲前任是蘇志燮嘛——那個男人痴痴的握著手裡的戒指,尷尬的疼痛的杵在那裡。真是一場無語言表的冷。或許,愛情就是這樣。等來等去,我們曾經愛的人,其實,我們現在已經不愛了。
不喜歡沒有立場的男人—蘇志燮。當兩個女人為他而挖苦心思挑戰的時候,他自己卻迷茫的像個懦夫。永遠都不知道該選擇誰,一邊是白玫瑰,一邊是紅玫瑰。兩個都想要嗎?……

不過,唯美。開場是以程前的訪問拉開帷幕,化妝間挺豪華不錯的,好多漂亮的車,養眼的男女主角,都是當紅藝人,何潤東。喜歡那種浪漫,喜歡他欣賞蘇菲的樣子。那樣成熟穩重的懷著自己的憂傷心事,玩弄花樣的哄自己心愛的女人開心,樂和。哪怕是對方所認為的缺點,在他眼裡,都能發現異樣的美。這就是欣賞。
愛,必須彼此欣賞,才能找到銜接點。愛一個人,就要她做自己。無需要為自己改變。哪怕她只會煮難吃的泡麵,此時此刻,你還能吃到,這便是幸福。
還有看片尾字幕許飛,可惜劇中沒看到她。
讓人輕鬆的配樂和營造童話般浪漫氛圍的動畫。好棒!
片尾想起熟悉的旋律。前段時間聽過啦,那時候還不知道是這部片子的片尾曲。
總體感覺很精緻,有新鮮感,還不錯。
最扣人心弦的就是,場景切換了《愛情手冊》,主持人採訪蘇菲的時候,當大家都一起呼喊“非常不完美”的時候,我以為結束了。不禁為章子怡那張可愛的臉蛋而難過。但……
那個鋪滿落葉的樹林,蘇菲、常瑞、小三黑…..無限唯美的背景。
我們喜歡看非常完美的劇情,因為現實裡,很多愛,來不及最後的圓滿,已經物是人非。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影評]《鋼琴別戀》一個女人的重生,愛與理解的方式

誰說,對男人不需要愛,只要理解他就可以,對女人不需要理解,只要愛她就可以。

這兩者少了任何一樣,愛情都會是殘缺的,婚姻尤其。

六歲就失去語言能力的啞女,在沉默的世界裡獨自聆聽手下傾瀉而出的旋律,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鋼琴裡,她說,這是一種黑暗的毀滅力量。

當她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向父親為她安排的男人時,卻在他拒絕帶走她鋼琴的那一刻起,注定他永遠不能得到她的心。

這個男人,現實,紳士,英俊,也許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是個不可多得的丈夫人選,偏偏他不懂她。他不解她對於鋼琴的執著,因嫌麻煩而遺留它在沙灘;他不解她將桌子刻上琴鍵然後無聲彈奏,將這歸結於她神經上出錯;他甚至為了八十畝的沙地,答應帕的條件將鋼琴物物交換。

鋼琴裡有​​她的靈魂,她的寄託,而他賣掉了那些,然後強迫她去教琴。她是他的財產,她的鋼琴也是,他於是認為這樣理所當然。當他的妻子因此而心不在他身上,他還傻傻希望她有一天能夠更加敏感。

另一個男人,帕,看到了她在海邊的彈奏,“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小女孩在海邊揮著帶子跳舞,而她流暢地按動琴鍵,臉上流露著心滿意足的微笑,音符在這片小天地裡與海浪一同飛揚跳躍,這一切構成了多麼美妙的畫面——而帕,回頭看著這一切,眼裡有遲疑的愛戀。

海邊的這一幕,以沙灘上三條來自不同方向的足跡逐漸交匯到一起而告終。這亦是他們人生軌蹟的最終結局,因他懂她,因他聽出了琴聲中她的渴望。

他有種野性的力量及粗獷的外表,我室友稱呼他為粗人,而她在一開始時亦是鄙夷他。他用高昂的代價買下了那部鋼琴,將之放在自己屋裡,隨後,又以琴鍵為交易,親近她。她抗拒的同時服從著,忍辱換回自己的鋼琴,卻又在最終琴回到手上時,悵然若失。在家中彈奏著曲子,她嘎然而止,回頭望去,身後不再是那個專注望著她,眼裡有愛她的慾望的男子。

於是她知道,自己已經慢慢地,慢慢地被俘虜。她回去找他,聽到他的表白。帕趕她走時她給了他一個耳光,眼睛裡說,你懂我的琴,卻還不懂我的心。這個沉默的自我壓抑的女子爆發出所有力量,那樣直接那樣強烈地表達,對抗著倫理,對抗著世俗,順應著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然而痛苦總是相隨。發現真相的丈夫憤怒砍斷她手指,他說這是你的翼。他不想她藉由這翼從他身邊飛走。女人在雨中捂著鮮血淋漓的手,泥地裡踉蹌前行,面無表情之下隱藏著怎樣的慘烈!她倒在泥水中,猶如一隻斷翼的黑天鵝,嬌小的身體承受了莫大的創傷與苦痛。

黑暗的毀滅力量。片頭時她內心的獨白。

無可失去的她,選擇抓緊自己的愛,依然奔向那個懂她的男人。丈夫最終做出了屈服,讓帕帶她離開——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看到了一點他是真的愛過她的痕跡。從一開始他就錯了,這能怨誰。留不住的人,早該放開。

有種愛叫放棄。

帕和她帶著小女孩與鋼琴上路,海上琴的重量使船搖搖晃晃,於是她說,把琴扔下海。當巨大的琴轟然一聲落海,她的腳有意無意地擱在繩子上,讓自己隨琴被一併扯下去。隨後是慢鏡頭的處理,琴緩緩下沉,她亦下沉。藍色水域中她睜大雙眼平靜異常。

你要告別什麼。告別過去的痛苦,還是告別未來的幸福。你會選擇死的決裂,還是生的希望。

片刻的思索,決定著命運的走向。她蹬掉鞋子,蹬掉鋼琴,琴死了,她還要活。掙扎著向上游,她依然選擇幸福。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黑暗的毀滅力量下,她擁有更為堅毅的生之希望。

片尾,他們在白色小屋子旁微笑親吻,新的鋼琴新的鋼手指新的生活,以及一個新的女人。

《江湖》影評:情誼的江湖

《江湖》影評:情誼的江湖

《江湖》這部電影似乎是個老套,無非是江湖險惡,但兄弟情深。與《黑社會》系列相比,這部電影,或者說這一類型電影都顯得婆婆媽媽的,缺少克製冷靜的陳述狀態,似乎固執地想在猙獰黑暗的世界裡鑿出一線人性美好的光明來。

《黑社會》系列應該是香港黑幫電影裡最理性的代表,裡面沒有兄弟情深,沒有兒女情長,一切都是利益的風雲流散,一切都是可以用金錢兌換的籌碼,所以人在相互施暴的時候更像是動物之間的廝殺,暴力行為極其殘忍與麻木,毫無溫情,所以導演有意讓林壞樂殺人的情節與一群驚恐的猴子的鏡頭相接,意圖很明顯:人的殘暴都讓動物戰栗,比動物更加凶狠。

但,我在情感上更想接受《江湖》這部電影。

也許《黑社會》系列的電影更像是社會電影,導演不介入私人情感,任由所謂的真實驚嚇電影之外的我們,而《江湖》更像是導演對江湖這一陌生而熟悉世界充滿浪漫色彩的悲情想像,當然,這一想像是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因為這是香港黑幫電影長期培育的結果。於是,我們想像中的江湖必然是一個兒女情長的江湖,兄弟可以兩肋插刀的江湖,是一個情誼可以戰勝權謀,戰勝黑暗的溫情江湖,爾虞我詐的真實江湖注定不被我們接受。

《江湖》不是一部情節緊張的黑幫電影,不是一連串暴力事件的單線敘述,而是過去與現在的交叉敘述。大概是故事本身單薄的緣故,所以敘述空間的不足就由抒情空間和大量的氣氛烘托場景來填補——————電影的弊病是明顯的,敘述不夠強勁,拖沓,為了強化情感因素,使高潮部分更加合理,更加感人,電影採用了大量的慢鏡頭,猶如mv般優雅舒緩。

也許,所有導演都喜歡用mv這樣優雅的玩意兒表現愛情,《江湖》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在電影的過去部分,翼仔深愛著一個坐檯小姐遊遊——聽起來有些可笑,為什麼電影裡總是上演著小混混與小姐這般純情的愛戀呢?在這段感情的高潮部分,爵士版的《把悲傷留給自己》的音樂哀傷地飄蕩起來,鏡頭進行閃回,黑白與彩色之間進行轉換,還有慢鏡頭,導演生生地製造出了一種優雅哀傷的戀愛美感,當遊遊在翼仔後背寫下自己的地址與電話時,我立刻被那雙純情雙目深深地打動了。也許,一顆不再相信愛情的冰冷內心是不存在的,只要有一個好男孩願意去不斷地感化,瞬間成就一段青春的傳說————這幾乎成了一個江湖電影的藝術俗套。

但愛情還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兄弟情深才是導演想要訴說的。所以,當翼仔與左手這一對江湖兄弟,經由導演mv般的鏡頭處理後,那場雨中的聯手廝殺,以及最後兩人擁抱在一起的場景,比愛情帶來的震撼還要震撼。畢竟愛情對於江湖兒女來說稍顯狹隘,唯有兄弟之間的鐵骨情誼,才夠大氣,才夠上檔次。

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凶狠殘暴的黑幫頭目們總有一段柔腸?其實,不過是環境改進人留下的空白而已,不過是環境扼殺人留下的疏忽而已,有些人性層面的東西是怎麼也無法被凶險的環境同化掉的,儘管那個人在其他人面前就是一只不可理喻的禽獸,但在少數人面前,就是笑容甜美的天使,就像電影裡的左手。

或許,《江湖》這類電影似乎總在闡述這樣的主題:人在沒有進入環境的時候,總想著進入,哪怕不惜一切​​代價,殺人也好,似乎一旦被慾望脅迫,人就變得異常盲目。所以,終成大哥的翼仔和左手,最終都難逃脫江湖的輪迴報應,影片最後把兩人第一次殺人的鏡頭與現在被刺的場景相接,既有嘲諷的含義,也有宿命的味道。然後,兩人在死之前抱在了一起,有種說不來的悲涼:環境可以給予人要的一切,只要你積極進入,但最後的毀滅其實證明了當初的給予不過是一種邪惡的圈套,但悲哀的地方恰恰就在這裡,人就是要不顧一切地進入,在身不由己的蒼涼轉身間體驗到人生的悲涼與無奈。

面對一個被導演想徹底抒情化的世界,也許,你會覺得可笑,會覺得厭棄,但情誼永存的古老童話總會被一些人相信,儘管可能是安慰自己日漸蒼涼的內心。就像裡面的翼仔,儘管老婆懷疑他可能會被自己日漸強大的兄弟殺死,他卻認真地說,就算被殺死,我也告訴他什麼叫做兄弟。但是,結尾證明,那個童話是存在的,至少存在於電影裡,或者說,存在於少數人的心裡。

顯然,這部戲的導演就是這樣的人。

《太極2英雄崛起》影評:別出心裁的武俠動作片

《太極2英雄崛起》影評:別出心裁的武俠動作片

近日應好友的邀請,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太極2英雄崛起》,看的是數字3D版。畫面很有凹凸感,雖沒有傳說中“身臨其境”之感,但其中由遠到近,以及沙土飛濺時的畫面確實逼真,彷彿伸手就能抓到似的。看過之後,覺得電影在動作場面很有表現力。附一篇pit-a-pat

同學的觀後感。

一、製作
1.場景
片名為太極,開篇卻說皇宮,幾乎讓我以為弄錯了。當然,這且不論。整部片子分“皇宮場景”和“鄉村場景”(非專業,無術語,見諒),時代為晚清西方人入侵中華,帶來堅船利炮敲醒國人的時期。畫面一下子充斥著清朝官服與西方先進機械,一下子又是一派鄉村風光和平景象。但這兩片天地卻通過片中大哥陳栽秧和方子敬的一絲關係聯繫起來。畫面雖跳躍但不突兀,並且讓人急於想知道這兩條線到後面如何匯合。
2.表現手法(姑且這樣稱之吧)
影片描寫的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傳統功夫與先進工業的碰撞,並旨在弘揚中國的傳統。這麼一個嚴肅的主題下,製作人又大膽地給一些畫面加上喜感。如片中楊露禪(男主)在發狂的時候,畫面定格,如同機器人識別對象的界面,用毛筆劃出對方輪廓,旁注“敵人×,角色××”,並打上箭頭註明人物特色。男主還是個喜歡偷吃的傢伙,片中男主與八卦掌門李師傅戰前還偷吃糕點,待男主身體移開後,畫面用線條勾出他偷吃的那塊糕點以示觀眾,讓人忍俊不禁。以及男主挑戰前七位師兄時的“轉盤”畫面,還有大哥從天上降下擺好POSE卻被降落傘蓋住的場面,都戳著觀眾的笑點。我語言不夠高明,描繪不出那樣的喜感。關於這樣的幽默…這個…不作評論。

二、情節
1.親情
重點在陳家拳掌門陳師傅以及其長子陳栽秧的父子之情。長子從小不愛學功夫,卻痴迷於“天威翼”的機械畫圖。陳掌門雖知不可強迫,卻因自己生活在規矩之中而不由自主對兒子加以管教。在這裡影片採用的是倒敘手法,開頭即現出父子矛盾,後文在第二次拆穿兒子伎倆後父親深深嘆了一口氣:“他扶不起來的。”盡顯一個父親的失望。兒子是以“壞人”的形像出現的,但後來的回憶表明他其實一直想得到父親的認可。父親是怨恨兒子“不務正業”,但他知道兒子有難,把傳家之寶通過小女兒轉交給兒子以解燃眉之急。這樣深沉而沉默的父愛,讓我深深感動。所以也很樂意見到後來父親終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認可兒子,倆人在獄中盡釋前嫌。
親情的另一處表現是陳栽秧幾兄妹的手足之情。陳掌門一共 ​​有三兒一女,在他們小時候,大哥以機械之力冒充功夫的伎倆就已經被父親拆穿了,當時父親摔袖而去,而幾個弟弟妹妹圍在大哥身邊,絲毫不因他的欺騙而惱怒。多年後的今天,男主奉命跟大哥對戰,又一次拆穿他的“機械伎倆”。他顏面盡失,鄉親們全都失望而去。他跌在地上,零件灑落一地(第一段回憶就在零件灑落時插入,我覺得切入點非常好),而幾個兄妹又忙去扶,一如年少時。小妹(女主)又無奈又心疼地對大哥說:“你這又是何苦呢。”關心之情了然。
2.愛情
在這一方面片中著墨不多。影片呈現了男主與女主以及栽秧與他的啞巴妻子這兩對夫妻,展現了兩種愛情。前者是“日久生情”。影片開始時女主是愛著別人的,以為男主只是個傻帽,把他當出氣筒,勒令“不得有夫妻之實”,而男主的憨厚老實和“用心看”用心去了解女主,最終贏得了女主的芳心。最後在女主的調理與掌門的點化下,男主終於不“傻帽”了。後者是“夫唱婦隨”、“伉儷情深”。啞巴妻子是懂栽秧的。她了解他的夢想,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與他共同進退,甚至在他最潦倒的時候也不離不棄。片中栽秧的妻子是個啞巴,一共只用手語說過兩句話,但從他們共同攙扶的動作,以及行動時裡應外合的默契,我知道他是平等地看待她的。在他們被押上公堂,妻子將被用刑時,栽秧護住妻子,朝對方大喊:“有氣沖我來!”愛妻之情表露無遺。如此的理解與愛護,令我深深感動。
3.腐敗
其時大約為清朝末年列強開始侵略中國,則當時天朝之腐朽黑暗可以想見。片中有一個情節:一位身著便裝的官員在自己的府裡(裝修得富麗堂皇)一邊聽西洋音樂,一邊賞玩古玩,屋裡珍寶遍地。這時方子敬帶著官兵闖進來宣布了一道諭旨,就要將這位官員逮去。這位官員氣急敗壞地說:“我捐了三萬兩!”方子敬貼近他,低聲但很有分量地說:“東洋廠替我捐了五萬兩。這年頭誰捐得少誰就去蹲冤獄!”寥寥幾句就刻畫出清政府賣官鬻爵置天下蒼生於不顧的罪惡。而後來“方道台(鐵道部部長)”想調動那三尊大砲去攻打陳家村時,更是直接拿出一本一萬一千多兩的折子(存摺?銀行卡?)給有關人員,並恭維“您一定有辦法”。這是赤裸裸的賄賂!你自己的官都是別人給你捐的,你上任不多久就這麼大手筆,搜刮民脂民膏是多麼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三、人物刻畫
兩個人物,我覺得刻畫得非常飽滿:陳掌門及其長子陳栽秧。前面已講過他們的父子親情,這兒就不贅述。作為掌門,陳老卻喜歡打扮成農民模樣在農田裡穿行。他說:“當我以掌門的身份出現時大家都對我畢恭畢敬。但我穿成這幅模樣走在大街上,大家都會對我視若無睹啦!”他強調平等,不願與大家有隔閡。他看到男主是塊習武的料,便悉心教誨,教他“用心看”,教他“功夫來自生活”,教他許多修身養性的道理。男主後來與李師傅對戰時有所創新,應該歸功於他。當炮火打到門前時,掌門問男主怎麼辦,男主這是已經被熏陶得差不多了,開口便答:“先吃早飯。填飽肚子,出門投案。”於是乎三人(其實是兩人,女主完全沒看懂)優哉游哉在砲火聲中、飛石崩瓦之下吃過熱粥,出門作戰。陳掌門如此自然平靜的心,完全體現了道家思想。
兒子陳栽秧好似是壞的那方。他與“反動派”勾結,回來想把他親爹擠下台。可是,他也只是想恢復自己的工廠而已,想完成他一聲的飛行夢而已。他是多麼無奈呀!從小不被家長理解,他從沒學過專業知識,隻身一人跑到京城製造機械,那該是多麼艱難的日子。可是造出來的東西還是失敗了,連工廠都被封了。他沮喪過。但父親給他的“啟動資金”和妻子的鼓勵又讓他站起來了。他不但站起來了,還改進了那架飛機,終於在最後關頭救出了弟妹二人,也由此獲得了父親的認可。當他為了減少負重從飛機上跳下去的時候,是沒有半點猶豫的。當他在天空中快活地飛行時,我的心也跟著他快活地飛起來了。那是夢想實現的歡呼啊!

四、主題體現
影片名為太極2:英雄崛起。當最開始出現西洋槍砲時我還想,是不是太極拳與火槍打了一場,然後太極贏了,保護了什麼吧。由此宣揚太極之厲害。若是這樣,不免有些打擊進步文明成果、墨守成規的消極思想了。可是這部影片不僅宣傳了太極拳法和“道”的玄妙,又沒有打壓進步的象徵,反而讓大砲與飛機進展雄風。它是在告訴我們,傳統優秀文化和先進進步文化是可以並存的,兩者都不可偏廢。

《白鹿原》——愛恨蹊徑

坐在一大片空無一人的座位的正中間,大屏幕鋪開黃土地,那色彩在眼前延展——《白鹿原》。
對我來說,看電影越來越成為一個人的事情,爆米花、牽手、私語,這些跟電影本身一點也不搭界。一個人,才能稱之為:看——電影。倘若結伴,為的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你同我,看電影。
我首先欽佩王全安導演那美得樸實大氣的畫面,3分鐘之內在美感上征服了我。我最喜歡的是眾人追鹿兆鵬到河邊那個畫面,應該是凌晨時分,畫面頂端是一點微亮的天光,冰涼的橘色;河水流淌很急,波光妖嬈不盡;一群人逆著光,剪影一般,後來剩下段奕宏自己定在那裡,真像一幅畫。
有人說,看了電影《白鹿原》,感嘆王全安一定很愛張雨綺。電影幾乎通篇主線都是“田小娥”。張雨綺很美,那種美是一種有力度的美。大概當初星爺也是因為這一點選她出演那位溫暖得能令人小宇宙爆發的的老師角色。張雨綺的眼睛很亮,笑起卻有種月光般皎潔的陰柔之美,而她有些高大的身形也符合了人們對黃土地上女人的審美。“田小娥”的陝西話應該是配音吧,配的很——恰到好處。那種諾諾的嗲,讓你聽了上句還想听下句。從人物刻畫上說,田小娥的聲音特別自然而又到位。
下班時寫到一半,此時飯後歸來,已是微醺,這未完的日誌,我須寫完。
田小娥應該很難演,很容易成為一個反面角色(也許人們認為本來就是),倘若是張雨綺之外的人演繹,恐怕就浮了,虛了,輕了。導演是愛人,才拿捏得準,表達的透,才夠默契,才知她的美,才知她的眼神和身體。所以,非張雨綺不田小娥啊。
看了電影,覺得雖然田小娥是主線,是牽著所有劇情和劇中男人,可仍是靈魂不可辨的。或者說,這女人,沒那麼深刻。也許,陳忠實也好,王全安也好,表達的只是自然,只是時代下的人的本性。小娥雖美雖生動,可我不喜歡沒靈魂的角色。
段奕宏——看過他演的《愛有來生》。段奕宏有種莫名的性感,不是來自容貌,而是來自感覺。“黑娃”就是這樣的男人,女人難免愛上。導演曾說選他就是因為他有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
白鹿原,滄桑的縮影,可看到一個女人身在其中。愛恨都擦肩而過,就像生命,什麼也不會留下。
愛與恨,誰都不能另闢蹊徑。

北燕南飛,再無春秋《暖春》影評

這兩年本人一直過著類似於北雁南飛的生活,雖說行徑往返的路途也僅限於區內,然四百餘里的跨度也足以在南北鴻溝之間顯現出一絲微妙的色彩變化——綠藍黃白,所拾即是春夏秋冬。冬夏南北之間,一回頭,日子宛如路人所荷之面破了一角,待回首好一片蒼蒼茫茫——自踏上求學之路,從此故鄉,只餘冬夏,再無春秋。

其實細細想來,之於女主角小花,一如一隻燕子,在冬夏之間往返,春秋之間的色彩被影片剪輯劃去大半,積雪是有重量的,陽光也是,天平最後還是傾向了夏天,是因為多出來了幾隻螞蚱跳到了托盤上麼。

故事開篇,小花絕望地奔跑在陂路上,黑夜褪去,東方魚肚白,不是黎明。
冬夏仍然往復,小花也是有過春天的,只是冬天來的太快也太早——父親在黑煤窯工作,母親善良賢惠,煤窯塌方後父親不幸遇難,小花奶奶在得知真相後,猝然離世,只剩下一個可憐的孤兒小花,在貧窮的山村沒人願意為小花的生存多做考慮。誰知平時最為吝嗇的鐵蛋夫婦打起了小算盤,將小花領養,可在小花被領養後不久,鐵蛋的媳婦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呼之而來的不幸就是鐵蛋夫婦不斷地小花虐待,後來小花實在忍受不了便逃離了村子。是謂之起因。

眾人見小花暈倒在村口——“我都兩丫頭了,這要是個男娃我還真領回去”;“二狗,你撿來的你咋不領回家去?”;“你看我幹啥!我家的肥水向來不流外人田”;“就是,咱村的日子過得多緊呀,還撿個吃閒飯的”,影片裡沒有特意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背景,其實交代了又如何?見到一個奄奄一息的生命,對於各時期的中國人,不落井下石都能稱得上是柳下惠了,還談領養——我自己都吃不飽飯了還養個吃閒飯的嗎?這個邏輯本身無懈可擊,但是這個邏輯的產生是正常的麼?那換成另外一個判斷句:不救她,她就是死,兩個句子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對於“我自己”的這個考慮,畢竟“我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結論推導完畢:你的死活好壞不關我的事,如果給你落井下石能給我帶來樂趣,那我也會做。
………
套用村長的話來說“你說這同樣的五穀雜糧,它養出來的人咋就不一樣了呢?”
千古禮儀之邦之名如平靜的瀑布瞬間殘酷傾斜。
大凡戲劇、影視劇都是講究矛盾衝突(conflict of dramaturgy)的,寶柱爹站了出來,領養了小花,但與此同時站出來的也包含了寶柱爹和他兒子兒媳以及寶柱和香草與小花這兩對矛盾。對戲劇衝突內涵的解釋,眾說紛紜。黑格爾強調“各種目的和性格的衝突”,而與此同時人總是生活在現實的社會關係之中,因而,人們所面臨的各種矛盾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衝突,都具有社會性。
香草對待小花的態度是厭惡、拒絕、冷淡和輕視,香草之所以一開始討厭小花是因為她對小花的認知不全面,這也是由於刻板印象造成的,況且寶柱媳婦香草過門多年不生娃,得知寶柱爹撿回個野娃時,認為他想當眾出她的醜,讓全村兒人都知道她生不出娃來。寶柱和香草自然是在小農意識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明白生娃的重要性,更明白在農村閒話可以說死人,這是深層次的原因。
這裡可以發現,互動的實質在於:無論是自我互動還是社會互動,都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往返活動,都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溝通。群體活動和社會過程是由互為條件和結果的社會行動為基礎的。所以,小花把握住了這一點,對於之前的互動類型並不在意,仍然為香草抓螞蚱,做貼餅。小花做的這些成了一種新的信息和互動方式,而這種信息比香草第一次看見小花所獲得的信息產生的影響還要大,這樣香草對小花的知覺偏差被矯正過來,開始接受小花。矛盾衝突即化解。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再無春秋。

《寒戰》影評:關於最後結局疑點

劇情太緊湊,我這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沒有時間上洗手間(進場之前就 ​​一直想WC)。不下4個專業影評人推薦我去看這部片子,不知道他們是因為郭富城的帥氣還是梁家輝的男人味。
從一開始我就被套著劇情,跟著劇情走,完全沒看懂的地方太多,以至到最後,我個人認為結局是開放式的,大概也是為續集做鋪墊。在觀看完後我思考瞭如下幾個問題,就當作本部影片的影評。
1、監控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從一開衝鋒車遇到酒鬼車禍,彭于晏(梁家輝的兒子)就在攝像頭下面暴露,那麼破案的時候為什麼不從攝像頭開始清查,而且被彭于晏毆打的那個酒鬼居然露臉之後影片就沒有交代了。本人的邏輯思維:如果攝像頭起作用了,那麼警方清查應該是從酒鬼開始,然後劇情沒有提出這個問題;其次如果有內鬼能讓警車和幾個警員從號稱最牛的GPS上消失,那為什麼連基本的攝像頭的安裝位置都沒注意?
2、內鬼到底是什麼級別?影片已經交代了2個前提條件才能製造警車消失的。
第一:系統有漏洞;
第二:警察有內鬼。
劇情也沒有完全交代出到底是那種問題導致警車消失。彭于晏的智商192,那麼我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入侵系統。在錢嘉樂影片後期已經被發現是內鬼(這裡還是有點讓人猜不透,請看3),那麼錢嘉樂應該沒有權限去插手科技部的事情,郭富城和梁家輝爭執的時候就說明了香港警察之間部門協作,且不能互相插手的問題。所以錢嘉樂到後段被影片內鬼,感覺有點誤導。所以內鬼到底是什麼級別是個迷?
3、錢嘉樂是不是內鬼?我個人認為錢嘉樂不是內鬼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他是內鬼,他在橋上槍戰的時候為什麼會這麼賣命?
第二:他欠房貸高利貸的資料是林家棟給郭富城的,那麼這個資料的真實性無從考證,說到這裡我就有下面的問題。
4、林家棟是內鬼?我個人偏向於林家棟是內鬼,而錢嘉樂只是有疑點而已。從劇情設計來看,林家棟的倒戈,讓郭富城行動失敗,設計陷害郭富城被調查,短時間上誤導郭富城在局勢整體上的判斷。影片最後在高層樓頂 ​​,林家棟遇到文峰時候也感到很驚奇,問“你什麼時候會回來的?”間接證明了林家棟和文峰早已經認識。而這句“你什麼時候會回來的?”只是為了避免讓特警隊的那個警察多想。而文峰的“為什麼你要出賣我們”似乎就印證了林家棟是內鬼。
5、到底誰是最終內鬼?看完影片,本人也很糾結,我能確定的內鬼只有林家棟,而確定不是內鬼的只有郭富城一個人。
或許為什麼有人會問我梁家輝為什麼逃不脫嫌疑。理由很簡單,兒子已經確定犯事了,爸爸肯定要護犢子,梁無法保住兒子。
那為什麼梁家輝要在父子對話中把自己的兒子送到監獄呢?只有這樣的結果才是最好的,把彭于晏暴露出來,留著自己,後面才可以救出自己兒子。根據利益關係,最後的電話說,要郭放一個人出來,除了自己唯一的兒子,誰這麼關心彭呢?   所以父子對決的戲其實是演給郭他們這些警察看的,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完全信任梁家輝。那麼有人要問?彭不知道有人監視怎麼會配合梁演戲的。這就是彩蛋告訴我們的秘密。   彭和梁對話的時候,梁拿著一本打開的書。這一幕最後的彩蛋中彭也拿著一本打開的書。   這打開的書就是暗示彭,事情已經暴露,現在要配合演戲。   後來彭站起來說了重要的幾句話,說老爹就差最後一步,最後會讓你破案,然後成為處長。說這幾句話時,彭打著響指,這和彩蛋中呼應。是對樑的暗示,意思是彭已經明白,會配合梁演戲,把梁保全.   下來。否則如果兩個人直接討論內幕,郭富城那邊竊聽著,梁父子都會暴露。   當彭拿起槍時,最後一句是,我愛你老爸。他開槍了,但是沒有打中梁,就被郭的狙擊手擊倒了。彭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老爹上位,他會真開槍打死自己的老爹嗎?不可能。所以讓警察看看,以為彭是真要打死樑的,那麼警察會認為梁是反派嗎?這樣就保全了梁。   另外片子裡面梁在廉政公署這樣說了一句話:“:我的人脈和能量連處長都佩服。”也暗示了只有梁這種級別才能動用能量把一輛警車完全消失在警方的監控中。另外狗車消失的錢究竟在那,影片最後沒說。其次為什麼處長王敏德和梁家輝會提前退休,這一點也印證了梁家輝是內鬼。而且王敏德也極有可能是幫兇。他們的提前退休個人感覺也是為了第二部打下了伏筆。

《集結號》電影影評:硬漢柔情

《集結號》是馮小剛導演的一部電影作品。該電影根據楊金遠小說《官司》改編。一三九團九連接到堅守舊窯場阻擊敵軍的任務,團長要求沒聽見號聲不能撤退,全連四十七人堅持到最後,直到打剩連長穀子地一人也沒有聽見號聲,全連兄弟陣亡,受到重傷的連長死裡逃生,戰後被送到醫院,而他卻被當成俘虜,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從此他開始了一條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兄弟榮耀的路。帶著一顆懺悔的心向人們證明,四十六個英雄的靈魂。
人物
影片中的主角穀子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硬漢。影片的前半段是在描寫他在戰場上的堅強,後半段是在刻畫戰後獨自一人向世人證明四十六枚勳章的堅強。血流漂杵的戰場,面對幾倍的敵人,他 ​​不知道什麼是害怕,戰鬥到最後一人,他 ​​也沒有想到逃避,獨自一人敢和坦克作戰。時光流逝,他站在新中國的土地上,為了不讓曾經被抹去,不顧任何人的阻礙和反對,不犧一切代價也要讓九連的榮耀得到認可。就像他說的;“老八區教導隊出來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死心眼!”死心眼的他又是獨自一人,在煤山上日復一日的挖兄弟們的屍體。心如鋼鐵的他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色彩
影片以灰色色調為主,灰色的衣服,灰色的土地,灰色的建築,向人們傳遞一種悲傷壓抑的氣氛,影片第一次出現鮮豔的色彩是王金存的圍巾,紅色的圍巾在那樣一種氛圍顯得格外突出,從側面描寫了王金存對生的渴求,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影片還有一處出現鮮豔色彩的地方是穀子地與王金存的遺孀在小溪間行走時的一段俯拍,小溪兩旁長著嫩綠的大樹,鮮豔的花朵,紅綠相映。茂盛的生命直指蒼天。在這片生命裡行走的穀子地此時此刻對未來充滿希望,對兄弟的執著指引著他走下去。
道具
影片貫穿始終的道具,號子。在影片的開頭與結尾。都是一個號子的特寫,影片慢慢拉出遠景,首和尾的相互呼應,使得影片的主題更加凝練深厚。影片的主角穀子地,從一開始的等待號子的響起到為死去的兄弟正名榮譽。再到結尾處得到證明,號子被安穩的放在紀念碑上。這裡的號子代表的更是一種希望,從穀子地一開始等待希望,尋找希望到功德圓滿。導演用了整部影片向人們敘述了穀子地的堅強,堅守陣地,不得後退,眼睜睜看著戰友一個個倒下的哭,因戰爭受傷的苦,不被別人認可的苦。導演借穀子地的一生,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人生的道理,堅持夢想,不能放棄,在防守中,穀子地僅剩兩人,也要堅持吸取,堅持到號子響起,在為兄弟正名的過程中,他的編隊被改寫,老團長去世,自己被炸瞎眼睛,就算自己一個人,他 ​​還會一個人去挖煤山尋找兄弟的屍首。他的堅持在影片的最後,導演給了他一個完整的結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可能上帝才是導演,他在看到我們的努力與付出後才會給我們完美的結局。
導演
《集結號》中的主角穀子地,就是導演馮小剛的一個真實寫照。馮小剛,1958年出生。自幼喜愛美術、文學,可是現實的製約沒能讓他上學圓了這個夢。馮小剛並非科班出身,他沒有受到正統的專業教育,可他的才華卻不沒因此蒙塵。因為機遇不到。正意氣風發大他空有一身的才華不被人賞識,直到1985年,他27歲時才被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正如同影片中的穀子地,九連的榮耀全部被埋在煤堆下面,像馮小剛的才華被埋在了廣闊的人群不得以見天日。穀子地與馮小剛,在不同的時空,一個為了證明榮耀,一個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向著同一個方向出發。馮小剛鑄就了穀子地,穀子地成就了馮小剛。
商業價值
馮小剛的這部電影是他的轉型之作,《集結號》之前有《不見不散》《一聲嘆息》、《天下無賊》後有《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等作品。從此他開始了大製作大投入的電影風格,該片在票房上的大獲成功也為日後馮小剛的馮氏電影中提供了可靠的支柱。
影片《集結號》,導演借穀子地之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哲理,對於夢想,有很多的事不是因為有希望才會堅持下去。而是一直堅持下去才有了希望。堅持到最後的人才等的到集結號。

《天堂電影院》影評:哪裡面有你也有我

《天堂電影院》影評:哪裡面有你也有我

昨晚抱著電腦看了一部1988年就上映的老電影——《天堂電影院》,是經人推薦的,說這一部不錯,超過了《海上鋼琴師》,評價如此之高,《海上鋼琴師》我很喜歡,那這一部又會怎樣打動心弦?好電影不怕老,一樣可以對人性進行深層次的揣摩,一樣可以輕觸心靈。剛看的3D畫皮二又若何?聲效時而喧囂,立體的人物隨場景時大時小,它干擾我安靜的心,看完倒有些許失落。喜歡安靜的東西,如果好電影,即便無聲,它仍會盤據於心,讓人在某一刻間有點兒思索。
《天堂電影院》採用倒敘手法,一個老太太,打了整整一天的電話,尋找一個三十年未歸故里的已功成名就的兒子,只為告訴他一位老人去世的消息。影片大約第六分鐘,當 ​​同床的“女人”告訴男主“艾佛特”死了,是否是親戚時,男主面部有點僵,說“NO”隨後,他側了身,頭在白色的枕頭上,在偶或的響雷聲中,在乍亮的雷光中,那表情僵化成複雜….我慣常感覺到,他與去世的那位有不可告人的什麼什麼,對方是男士嗎,他們是用情極深的同志戀人嗎。。。。懷著這種心情往下看。
看著看著,我就有些討厭自己的惡俗,這哪裡是什麼同志戀情,明明是一老一人最為純真的友誼。從男主還是一個小小的古靈精怪的孩子多多,從艾佛特是那個西西里小鎮裡唯一的電影放映員,他們的生活就有了自然與必然的交集。艾佛特為多多做許多事兒,替多多補上他貪看電影而不去買電影的錢,讓其逃避掉母親的責打;帶多多到放映室,滿足其對電影強烈的熱衷與好奇,好心的艾佛特嘗試放露天電影引起火災,當所有人都往外跑時,廣場上亂成一片,只有多多,艱難地冒著煙火從放映間拖出已經昏迷的艾佛特,這次事故讓艾佛特雙目失明,小男孩兒多多成了新的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員。當多多最單純最摯誠地喜歡上一個女孩兒,老人在他身邊幫助他;當多多服兵役歸來,丟了刻骨的初戀,老人勸他離開,走得遠遠的,再不要回來。亦父亦友,不是親人,勝過所有。這是就是老少放映員之間的概括吧。
送喪的隊伍緩緩前行,多多問曾經的電影院老闆,以前曾是其僱員,為什麼現在稱其為“沙瓦托先生”,獲答,你現在是個大人物。如果可以,我想叫你“多多”。男方未接,說聲失陪,趨步去抬艾佛特的靈柩…
在即將被政府摧毀建成停車場的舊的“天堂電影院”,多多用眼睛搜索著某些痕跡,那曾經投射光束的正方形小窗口,那曾經時不時露出頭來的檢查電影是否放映正常的小長方形窗口,抬眼遠望去,密密麻麻全是蜘蛛結成的網…
母親保留了許多他的東西在一個小小的房間,多多放映了當時拍下的那初戀女孩兒的影帶,淚在眼眶裡湧動,對母親說,“這麼多年,我一直害怕回來,我以為我忘了很多事兒,結果我發現我又回到了原點,彷彿從沒離開過,而我環顧四周,我什麼也認不出來。”母親說,“我一直相信你做出的正確的選擇,給你打電話,是不同女人來接,但從未從哪一個電話聽出,她們是愛你的,我但願你能安定下來,真正去愛一個人,忘掉她吧,多多。”
天堂電影院在眾目睽睽下被整體爆破,化做廢墟。多年前那個遊蕩在天堂電影院廣場的那個精神病患者又走了出來,嘴裡仍舊默念著,這是我的廣場,這是我的廣場。。。。
男主回到繁華都市,把老放映員艾佛特送給他的最後禮物——那個拷貝交予一小伙子檢查後放映,那小伙子興高采烈地說,我非常喜歡你拍的電影。屏幕上顯示一個又一個鏡頭,全是在牧師監督下由老放映員艾費多剪掉的那些影片中親吻的片段,當時小多多向他索要時他不給,就這樣以這樣一種形式給他,男主邊看邊抑制不住地欣喜,同時,淚流滿面。。。
我得說,觀影有差異,相較,我還是覺得《海上鋼琴師》更勝一籌,但也承認這是一部好電影,它把人內心深處一些真情實感悄悄的揭露。畢竟看的是刪節版,還有幾十分鐘未曾看到,肯定會疏漏一些導演所要傳達的某些信息,肯定會錯過一些精華。朋友之情,母親之愛,初戀之銘記,人生之迷茫等等,均濃縮進這麼一個古老的影院,誰敢說誰的痕跡要比他人來得深刻?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全面回憶》影評:翻拍經典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全面回憶》影評:翻拍經典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最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一股翻拍過往經典影視熱潮,翻拍、續集、前傳重拍也就接踵而來,這也許是跟現在的好的劇本斷絕有關,但不能否定的是製片方想通過過往的影視經典作品積累的觀眾進行在一次消費。能夠讓製片方和導演想重拍的經典,想必過往的影視作品早已深入人心了,對於新翻拍的電影也就少不了吐糟和口水了。

《全面回憶》翻拍1990年施瓦辛格版本的《宇宙威龍》,影片早在一年前發布預告片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這部影片和老版的進行比較。這一版《全面回憶》,最好不要與前州長施瓦辛格去比,其實當今的電影院觀眾也沒多少看過老版。無論是1990年的阿諾版還是新版《全面回憶》,影片都是根據著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迪克所著的小說《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編而來的。《全面回憶》是能引發感想的電影。人腦如同電腦,記憶可以植入,是本片的邏輯基礎

該影片定義為科幻動作片,但觀以往的科幻電影,主角基本上是人和外星人(或機器人),但這部電影的主角卻始終是人,機器人成為了陪襯,因此,該電影只能算是動作影片,準確地說是用科幻包裝起來的動作片,科幻是其表皮,內裡還是反映人類社會,他的情節恰是現實社會的一種寫照,給人們某種啟示。
影片中,世界分為 ​​兩極,一方面是高度工業化的宗主國,科技發達,有能力製造機器人,國內建築整齊美觀,道路筆直寬敞,交通工具也是新穎時尚,從殖民帝國湧來了成批的務工人員,這些都盡顯發達國家本色。而作為相對方的殖民地國,街道狹窄彎曲,污水橫流,建築灰暗破舊,大批人員湧往宗主國務工,是落後地區的典型反映。這種情況恰如當今世界,分為了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兩極,而影片中殖民國大量的亞裔人員又畫龍點睛一般地反襯了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多為歐美白人國家,而不發達國家卻集中在亞洲黃種人國家(感覺片中黑人比較少,可能是為了避免引起美國國內的黑人種族主義情緒)。

影片中,宗主國不滿於對殖民地國的控制,而是打算將殖民地國徹底毀滅,而且是毫不留情的種族滅絕,用宗主國人民取代殖民地人民,聯繫到現實社會,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的剝削手段從來都是步步升級的,從一開始的掠賣人口,到後來的商品輸出,再到後來的資本輸出,可以預見今後的手段將會更加嚴酷,影片中宗主國的措施好像是某種暗示,暗示現實社會中發達國家將會採取怎樣的措施。其實,坊間早有傳聞,發達國家內部某些人正計劃通過一些措施來消滅地球上70%的人口,他們稱之為垃圾人口,從而為他們自己的生存開闢樂園,而且這種手段是很可能是終極手段。同時,影片中,宗主國之所謂採取這種手段,又是其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這又與現實社會極為吻合,因為,每次發達國家內部矛盾加劇的時候,對外總是非常強硬的,這或許印證了“轉嫁國內矛盾”的老調,而且只要存在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的控制(哪怕是間接的),這種老調還會常談。

《全面回憶》與過往影片不同就是以這種深層次的拷問,也是最出彩的敵地方,在好萊塢大片以及國內大片紛紛以場面特效博取眼球之際,能沉下心與靈魂對話,精雕細琢的打磨一部影片,留給人們更多感悟,《全面回憶》無疑在深度上決勝一籌。電影也希望觀眾跟隨奎德在這喧囂的生活中尋找自己最初的純潔記憶,回歸自我。這也對翻拍電影轉換思維的一種嘗試。

《一次別離》影評:永遠無法消除的隔閡

影片講述的是伊朗兩個不同家庭的一樁糾紛。電影的開場是納德和西敏在為女兒的撫養權而爭吵:西敏想帶女兒出國,離開國內無序的社會環境,但是納德需要照顧他已老年癡呆的父親,他離不開這裡,完全不同意西敏的請求。爭吵無果,兩人決定分居。納德工作忙碌無法照顧獨自在家的父親,並且每天還要送女兒上學,所以請了一名有孕在身瞞著自己丈夫出來打工的護工。直到有一天納德回家發現父親被綁在床上,摔在地上,護工不知去向。納德憤怒至極與私自外出回來的護工發生激烈衝突,之後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家庭被捲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瓜葛中,各種矛盾充斥著電影的每一個細節。

這就是影片的大概劇情,看似有《今日說法》的風格,但是電影細膩的拍攝手法和導演設計的長時間的主觀鏡頭,讓觀影者會覺得自己身臨其境,並曾經參與到這場糾紛之中。所以你不會覺得一部兩個多小時的家庭生活劇情電影會給你帶來一絲的睏意,男女主角就像你的朋友一樣,你會為他們深陷矛盾而糾結起來。

在我的印像中,伊朗國家的人總是三五成群高舉機槍喊著口號,背景是一片廢墟,或者是荒廢的高速公路,零散的停著幾輛報廢的汽車。但是整個電影看起來,伊朗的男人們都是穿著還算乾淨的襯衫,婦女們都是包裹的嚴嚴實實,道路還算整潔,馬路上也跑著各個國家的汽車品牌,雖然伊朗在地理位置上並不是離著太遠,但是在社會大環境和信仰宗教上,卻讓人望而生畏。導演並沒有給予太多的場景描寫的,也沒有刻畫太多的宗教矛盾,可以簡單的說整部電影截取的就是家庭生活的一小段故事,卻像光線透過多棱鏡,照出的卻是整個國家、社會以及民眾平凡生活的縮影。

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不間斷的矛盾點,從影片的開始,納德和西敏在辦理離婚手續時就已經開始。納德和西敏代表著伊朗的中上層群體,他們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車有房養得起護工請得起家教,而西敏更是拿到了出國的簽證,她想帶著女兒出國發展,離開伊朗,因為她覺得這裡的環境不適合女兒的發展。但是法官問她這裡的環境怎麼了的時候,她卻吱吱唔唔避而不言了,我想觀眾此時也能猜出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而納德完全不同意她的請求,因為他要照顧他老年癡呆的父親,雖然他的父親可能已經認不出這個兒子,但是納德說,不管怎麼樣他畢竟是我的父親,這裡的父親就像是國家,納德作為中產階級其實也是游離在去與不去之間,而老年癡呆的國家卻拴住了他的腳踝。我記得影片中納德為受傷的父親洗澡時,抱著輪椅上的父親痛哭流涕,我想也是納德或是導演對於國家對於社會的一種絕望。第二處矛盾點隱藏在西敏和搬運工的談話中,西敏的潛意識裡不存在底層這一種概念,他讓搬運工把鋼琴從二樓搬到底層,只給兩層的錢,但是搬運工後來要求搬運三層的價格,因為這兩種社會群體的世界觀價值觀截然不同。在搬運工的眼中,二層,一層,底層,需要三份錢,無可厚非。在他們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也爆發出一種矛盾,精英和民眾在日常語言表達上都是有隔閡的。這也體現在納德和護工的薪資談判中,以及後來納德和男護工的對話中,中層群體始終保持著主動權,不管底層勞動者如何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爭取到哪怕一點點的讓步,他們或許只是一張張模糊的臉。有意思的是,當納德忽視護工的勤勞工作反而主動向女兒的家教主動打招呼的時候,我知道導演只想把這種階層差距表現力拉到最大值。其實貫穿始終的矛盾存在於納德和護工的丈夫之間,一個是有正式工作辦事得體有禮有貌,一個是無業遊民說話粗魯無理取鬧,但是對薄公堂的時候法官並不是有偏有向,對於二者的每句話都是保持客觀對待,雖然我們會感覺護工的丈夫是在胡編亂造,二者之間的對話,總是一個彬彬有禮一個惡言潑語,雖然方式方法不同,但都是在為了自己在爭取權力,足以表現出伊朗國家法律法規仍然健全。法官對於錯過一方不偏不向,錯了就要面對監禁,不管你家庭是不是有無人照管的女兒和一個老年癡呆的父親,也不管你是不是無業遊民同時染有三四種疾病,這是法律存在的優點,同時也是一種不完整。其實影片最重要的矛盾點,還是納德和西敏之間的矛盾。在分家的時候,納德的父親緊握西敏的手腕,有氣無力的說著:“別走,留下來。”你要知道這是他全片唯一的一句台詞,這與納德的犟勁兒形成強烈的反差,納德倔強到連不曾使用過的洗衣機檔位都不問反而求助女兒,而西敏甩著光碟想讓納德挽留也被故意的忽視,納德的倔強促成了家庭的分裂。當影片最後西敏對納德哭訴著你連一句挽留都沒有的時候,大家都明白西敏其實也並不是非出國不可,而納德的倔強卻把她哄到了國外。影片是開放式結局,最終還是女兒決定去與留。納德和西敏站在熒幕的各自一邊,中間隔著一面破碎的鏡子,期間人來人往。這就是電影最後的這一刻長鏡頭,也是唯一的配樂部分。聽著柔軟的鋼琴曲,納德和西敏看似近在眼前,但他們確實已經真正的分離了。

電影的內涵曲折確實很多,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沒有說,那就是影片中充斥的謊言。納德在開篇教育女兒要堅持正確的事情,課本上或者老師說的​​不對的你不必去聽,不用在意考試成績,只要堅持你自己的選擇。但是納德在法官面前卻仍然撒了謊,他謊稱自己並不知道護工懷孕這件事,但是他為了女兒為了父親,為了愛,為了不被處於一到三年的監禁,他撒了謊,最終被女兒所拆穿。護工為了能夠給丈夫掙錢還賬,偷偷地帶著女兒來為人做護工,並且最終導致腹中胎兒流產,她也是為了愛而撒謊稱是納德導致的。女兒品行兼優,為了爸爸而在法官面前撒謊,隨後在回去的路上為了人生的第一個謊言偷偷的流淚,她也是為了愛而撒謊。撒謊有錯,愛並無錯。這本身就是一場無非對錯,不分善惡的不幸事件。護工和丈夫雖然一無所有,但是他們卻是虔誠的教徒,他們每每做事之前都要過問真主,請求原諒,但是精英群體的代表者納德卻也有一瞬間表現出了真惡,他們更在乎自我本身的意識形態,而沖散的對於信仰的虔誠,這不更顯出一種諷刺的意味嗎。

流產的嬰兒和已老年癡呆的老人,似乎也是一種相互照應,表達出導演對於病入膏肓的祖國的一種絕望。但是我從護工的女兒的清澈眼神中,似乎也看到了阿斯哈·法哈蒂仍然滿懷希望,她與老人的幾個單獨場景,雖然短暫,但是卻讓人感覺溫馨而印象深刻。

《伊莎貝拉》影評:講述人性與精神重生的故事家

《伊莎貝拉》影評:講述人性與精神重生的故事家

用破舊的唱片機,黑白的老舊膠片錄像,又或斑駁掉漆的牆壁放在電影的開頭,用來表達一個故事的懷舊是大多數導演喜歡幹的事。但有些的導演喜歡在影片的開端出現一個旁白者,用特寫的手法來講訴這個故事,以至於有了收到奇效的影片如《泰坦尼克》。但《伊莎貝拉》卻不是這樣。他沒有故意的加入一個講故事的老人,但你卻覺得有一個故事的男主角和你坐在午後金色陽光下的公園排椅上給你平靜的講一個不平凡的故事。其實這個時候,故事的吸引不是最重要的,而講故事的男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一部電影叫做《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講述澳門司警馬振成,在他中學時候,伊莎貝拉懷上了他的孩子。他陪伊莎貝拉去拿掉孩子時,偷偷溜走,從此兩人再沒聯繫。後來當上了警察,卻過著墮落與糜爛的生活,與走私集團勾結,私生活不檢點。,因為澳門即將回歸,當局對警務人員違法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犯罪集團準備讓阿成一個人頂下所有罪行。這時,女孩張碧欣突然闖進了警察阿成的生活,並告訴他自己是他女兒,這時在罪行與女兒阿成該如何抉擇……
而伊莎貝拉,isabella,西班牙語,意思是:上帝的諾言。而在這不電影中它不單單以片名出現的,它還代表了貫穿整部電影的一個人物與一條狗。足見“伊莎貝拉”也就是“諾言”在整部片子的意義了。
主角與演員的交流。
由杜汶澤飾演的馬振成,在自我角色的處理上是非常細膩的。片中就沒有他目光真誠的時候,要么微微低頭向上看,要么微側著頭向邊上看,即使是正視也帶著一點閃爍。他永遠就像個沒長大的倔強孩子,即使是回憶中公交車上那強忍著的淚滴,沒錯,這就是那種經歷過生活磨難,內心善良,玩世不恭,溫柔的潑皮老男人的眼睛。其實這只有這種性格才會有這種磨難與經歷。所以這個馬振成是有血與肉,他就像一個真正生活在你身邊的人。再來看看梁洛施扮演的張碧欣。
張碧欣在整部戲中明顯眼神戲掌握的不到位,但她的表現好在沒有一點做作的成分,勝在自然,但和杜汶澤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必然的。
場景與特寫
整部電影導演明顯是做足功夫的。首先,炎熱,骯髒的澳門夏天,破舊的房屋,斑駁的牆壁,老男人臃腫的身材,女孩未發育完全的身體,以及世紀末澳門回歸造成司警的局勢變化。無疑不透露出的壓抑,墮落,無聊與腐朽。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導演明顯在從外界的改變中暗示觀眾的內心以及觀影情緒。可以看到黑夜與陰暗房間的出現越來越少,明媚的陽光與笑容越來越多,使人們徹底從壓抑的情緒中釋放出來。而且這些還可以從衣服的色調上看出來。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阿成與阿欣喝醉了經過一個街道時路燈從一個有圓孔牆壁下透過的一段,配上夢幻般地音樂,真的有種童話般的感覺。
關於特寫,與以往給一秒以上的鏡頭停頓不同,這部電影給的特寫並不多,而且拉長鏡頭的地方很多,而這些長鏡頭很多就像紀錄片一樣的剪輯鏡頭,帶個人的真實與帶入感很強。突出的鏡頭就是阿成幫阿欣搬家的場景。路燈拉長的身影與阿成背後汗濕的一片……影片本身細膩與父親臃腫衰老的背脊與女兒單薄荒涼的背脊給人一種濕眶的衝動。這也是電影的色調分段點
導演的手法與電影的剪輯結構
我覺得導演的手法很滑頭也很精妙。影片中反复提到過一句話:“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後,可能永遠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因為澳門很小,所以發生這種故事很正常。也因為澳門很小,這個故事不得不用多次閃回和錯位剪輯來拉大電影播放的長度,不過這樣的好處是會更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因為生活的回憶本來就是錯亂式的片段,再加上所獨有的音樂氛圍,很容易讓觀眾沉浸在導演所表達的情感中。但多次閃回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囫圇吞棗的看法會讓人一不小心就跟丟了情節以至於誤讀。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阿成與阿欣到底發生性關係沒???愚鈍的學生我也是在觀影的第三遍才肯定的得到結論:沒有。導演沒有放過這個容易忽視的BUG的。
我的觀後感
苔蘚地菌般的陰暗街道與斑駁牆壁,靜脈血液般暗紅燈光充斥的影片前半段;以及明亮與溫暖曬在人心的柔和陽光,純潔乾淨湛藍無暇的天空。完全兩種相反的色調的完美融合,我不得不給這部電影我心目中的滿分。雖然她有各種各樣的瑕疵,但她在我心中值得這個分量。
路透社在評點這部電影時認為:“《伊莎貝拉》是一部柔和而又悲傷的影片,兩位男女主角憧憬著明天,卻又被昨天緊緊束縛著,有一種無助的美。這樣的電影值得褒獎。”其實我並不是特別同意路透社的觀點。我從一張海報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人其實每天都在賭自己的運氣,看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貌似和路透社的觀點相同。但電影中阿成與阿欣完全表現出的倔強與生活面貌的變化恰恰反映他們正從無助慢慢變得有目標,慢慢的認真的生活。
從一開始搶錢帶女友去打胎自己卻偷偷逃跑。然後的十八年來,一個人孤寂的頹廢的生活,到和“女兒”生活,滿大街的幫“女兒”找小狗,在到後來為了“女兒”可以過得好一點,毅然沒有選擇如同18年前一樣的跑路,而是選擇了自首,本來就可以發現阿成的緩慢轉變。似乎有了新的生命一般。而阿欣也一般,也在明媚的陽光下說出那句話,“他不喜歡我抽煙,那我就戒了”。
人的生活可能因為一些情況 ​​,從而變成浮萍。尤其現今社會,人的心更容易成為浮萍。兩個無根的人最終在一起,互相在對方心中種下了自己的種子,生了根發了芽,靈魂上有了寄託,心才不會繼續漂泊,不在會逃避自己的責任,才敢於擔當,才會堅定的走下去,充滿希望的活下來。這也就是我的感覺。對這部影片的感覺。因此隨著影片緩緩滑過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男女兩位主角上臉上滑過的淚痕以及沐浴陽光後的重生……
最後回歸主題《伊莎貝拉》——上帝的承諾,人們都會相信最後阿成一定會回來和阿欣在一起,阿成也會成為一個有擔當的好父親的。這是在影片最後越來越明亮的陽光與鮮亮的色調下,伴隨著夢幻般地音樂的人們的美好祝愿,何嘗不是對自己的美好祝愿和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嚮往呢???
最後愚鈍的學生我用另外一個影評前輩說的一句話結尾吧!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而電影是一種挽留青春的努力……”
說的真好。

《教​​父》影評:邁克爾·柯里昂的孤獨

《教​​父》影評:邁克爾·柯里昂的孤獨

有那麼幾次,已經開始寫了《教父》的影評,但最終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按了按刪除鍵,將它從手機裡抹去了。去年閒來無事的時候,找來了百度百科里相傳是人生必看的100部電影排行第一的《教父》。

不能否認《教父》是一部商業片,從作者寫作,到導演,演員都多少有點奔著商業而來,但他們都用盡心機,做到了完美。它雖然是部黑幫片,卻並沒有花太多的鏡頭在打斗上,更多的是是在反應家庭、理想、社會。柯里昂老頭子有十的魅力,注定成為王者。邁克爾人生無疑是悲劇的,他的一生的都在奉獻給家族,而最後他所愛的人都背離了他。按邁克對凱的說法,他的夢想當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和凱平凡的過一生,但命運不允許他平凡,當身為黑手黨老大的父親招人暗算還躺在醫院裡昏迷不醒,二哥還在因為嚇破了但還沒清醒時,整個柯里昂帝國危在旦夕之間,他只有擔起一個兒子的責任,挺身握起手槍朝向敵人的腦袋。當聽到大哥的身體被別人用機關槍打得滿身穿孔,眼見妻子阿婭被自己的保安用炸死,他只得那起罪惡之劍,揮向敵人,成了新一代的教父。為了鞏固自己的王者地位,不得不殺掉背叛者姐​​夫和自己的親哥哥,最終開始了他罪惡的一生。到了暮年他還依然沒有實現將家族合法化的願望,而被他寄於厚望的兒子卻憎恨自己。邁克的孤獨在捧著被誤殺的女兒屍體的那無聲的長吼裡凝化,在花園裡默默地倒在椅子之上得於完結。

它不愧是一本男人的聖經,責任是一個男孩成為男人必修課,它細心的教導我們要關心家庭,做人細心,做事勇敢、機智、果斷。

他是愛凱的,他用儘自己的全部來保正凱物質上的幸福和安全,但凱還是離開了他。

或許一個男人一生會真愛三個女人,一個是完全不懂自己在想什麼而能依偎過來對著自己撒嬌的女子,是理想中單純天真的美人兒;一個是懂自己而卻偏要過了強佔你的身心為你生兒育女,是現實中知性平凡的妻子;而還有一個女人是自己精心培養以使她成為理想中情人一樣的,而成為像妻子一般的掌上明珠。

作為一個教父迷,你很難再看得上其它影視作品,低俗的、虛假的、拜金的、甚至恐怖的,也只會瞟眼一望。《教​​父》是那麼的樸實、真切、現實,沒有特技,沒有巧合,沒有脫離現實之處。

教父教我們一個男人需要有城府,不要輕易的被別人看穿你在想什麼。邁克之所以能勝於大哥不被淘汰,便是邁克的心機深,夠心狠手辣。也許一個男人真須如此。

這半年來,教父的身體時常飄蕩在眼前,現實的骯髒無時無刻地呈現。我想是時候走出教父的迷潭之中了,唯多和邁克都是大壞蛋,邁克的苦痛是他應得報應。性格決定命運,邁克的性格注定他悲劇的一生。假使他能跟自己的二哥好好的溝通,能跟凱過多一點真是的解釋,而不是去給親人一個冷臉,與愛的人間建立城府,也興許不會落得個悲劇,像老父親一樣能有個溫馨的家庭。

另外一個要提的是老教父的大男子主義,柯里昂老頭子以女兒嫁出去就以為女人要聽從男人的話,女人不可以過問男人的事,凱沒有過多的權力,或許這就是作為一部男人的電影,大男子主義也正是一個男人變成男人的思想開端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路向西》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女神

《一路向西》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女神

擔任過《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編劇的胡耀輝,這回為了新片《一路向西》轉任導演。從編劇轉任導演多半的問題大概是「口水多過茶」,這個問題在這部片其實相當明顯,從頭到尾用第一人稱主導故事節奏,雖可符合出自香港高登討論區的文體風格,但稍不節制就容易變成平鋪直敘的呆板氛圍,想不到台灣映演的「國台語版本」倒降低了些許粵語原本的沉悶態勢,透過無厘頭式的國台語創意,為本土觀眾帶來意外的獵奇觀影經驗。

《一路向西》敘述一位沉悶宅男Frankie從小到大都被母親約束到無法透氣,從未享受過自由,連交個女友想求歡也困難重重,去夜店泡妞反而還遇到想找他包養的現實妹。最後經同事與好友的誘導之下,索性西進大陸尋樂,最後又因個人道德觀使然,還是與舊女友複合。

就劇本邏輯來看,若沒有前面這大段閹割自由意志,就無法合理化Frankie為何會如此性慾高漲。其實整個橋段都見到女權意志宰割了Frankie,學生時代「上錯人」的悲(卑)劇讓他對初戀情人抱持羞愧心態,到了英國求學還不得其門而入,遇到一位只愛自摸不給摸摸的女朋友,這中間對照「殖民地」與「被統治者」的政治對位亦是趣味。

與《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相同的,本片一定得請來日本AV女優才算是正統港產情色片路數,本片找來希崎潔西卡(Kizaki Jessica)上位當第一個寬衣解帶的角色非常合理,帶領片中男主角體驗打手槍之旅。

但這段處理地實在過長,從剛開始的興奮新鮮感到後來可能會覺得有點尷尬。或許難得請來了AV女優助陣,不多給點戲份賣騷,就對不起這位外籍傭兵酬勞了。

全片找來眾多話題女星:「Zeta」郭穎兒、「小龍女」李沐晴、「嫩版范冰冰」何佩瑜、「小思」王李丹妮、「向西張靜初」莫綺雯。以照顧男性觀眾眼睛福利來說,只有王李丹妮與莫綺雯盡職演出,特別是王李丹妮以傲人上圍示範眾多酒店花招,令人目不暇給,鼻血直噴。相較於《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裡搞殘男人下體又有人體爆炸,《一路向西》實在溫暖許多,令人感動又激動。

但影片結論總是告訴觀眾「野花不如家花香」,這是性喜劇無法閃躲的中心命題。雖保守迂腐,卻也是最安全的保險做法。這片不斷地戳破男人們,為了掩飾活色生香的慾望,不得不紛紛催眠自己成為溫良恭儉讓的儒家信徒,所以片中設計了那位砲兵團精神領袖角色(避爆雷不提角色名)。

故事裡最賤的回馬槍,就是正當Frankie好不容易識透慾望後,卻又立即把男人打回「偽善」模樣,這是世上男人普遍無法閃躲的原罪,令人深感無奈卻又無解。

嚴格來說,《一路向西》的節奏不算穩順,但也因電影裡那些專屬男孩變成男人們的性啟蒙之路令人回味再三,「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女神」都是男人心裡的不能說的秘密,於是這門普世語言已經超越故事本身的缺點。

此外,國台語配音加入時下笑料,如「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另外「大雄的朋友宜靜」這些搞笑橋段,就當成是額外附贈的紅利積點吧,搞不好這部份才是台灣觀眾真正的「有感經濟」?

評影片《紫日》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馮小寧一向喜愛戰爭題材的電影,也鍾情於將自己的攝影機鏡頭對準戰爭中的事物,通過戰爭展現人性的真善美與假醜惡。本片《紫日》是馮小寧的“戰爭三部曲”的收尾之作。較之《紅河谷》、《黃河絕戀》影片依然以人性為主題,對戰爭做了深深地批判。影片以心理蒙太奇貫穿始終講述了三個不同國家的人因戰爭而走到一起,誤入森林彼此相互由排斥到理解最後走出森林的故事。本片主題深刻,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則是影片的一大重要看點。

心理蒙太奇。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藝術手法,一直是被很多導演所津津樂道的。在本片的敘事中,馮小寧延用了《黃河絕戀》的敘事手法,心理中有心理。導演將楊玉福和娜佳兩部分的回憶聯繫起來結構影片。導演在影片的開始便將地點設置在河北的楊各莊楊玉福家中,通過他的回憶在他們意見產生分歧之後一個快鏡頭將觀眾帶到莫斯科。在對娜佳進行了簡短的採訪後,觀眾的注意力又被帶回了回憶之中。在從故事看,在楊玉福回憶的部分也大量運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楊玉福母親被殺、獄友被殺以及秋葉子回憶自己與大西的離別和接受軍國主義教育等。同樣,在敘述娜佳的兒子被德國飛機炸毀的時候也運用了心理蒙太奇的手法。

對比蒙太奇。人性無疑是導演在本片中探討最深也是用筆最多的主題。在表現這一主旨時,導演除了直抒胸臆表現人性的美醜外,另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對比蒙太奇的運用。片中的在人性的體現上是楊玉福和和娜佳同秋葉子的對比。楊玉福和娜佳對球葉子是寬容的,而秋葉子因為深受軍國主義的毒害幾次想將二人殺死。楊玉福和娜佳的善良形象同最初冷血的秋葉子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表現了在危難之時楊玉福和娜佳身上所顯現出的人性之光。導演在環境的設置上,將主人公安置在一望無際經常有沼澤和野獸出沒的原始大森林之中。廣闊的森林同三個人的渺小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引起觀眾對三人命運的關注,同時為了展現三人在面對如此環境之時的心理變化做了鋪墊,給觀眾印象深刻。

隱喻蒙太奇。導演在本片開頭用平行交叉蒙太奇手法給觀眾展現了一個宏大的戰爭場面。配合著一聲聲的爆炸和慘叫聲,導演將戰爭的殘酷呈現在銀幕之上,對站長做了有力的批判。然而在影片以後的部分主要展現的是三人在深林中生存的過程看似平淡與戰爭無關,事實上卻蘊含導演的深深寓意。片名以紫日為題,片中和結尾均有出現。紫日,對秋葉子是美麗的事物,是她單純善良的表現。對楊玉福和娜佳則寄託了他們對美好的新一天和生活的嚮往,同時更是對日本帝國主義即將走向失敗的一種隱喻、而這樣的願望便在影片結尾時實現,戰敗的日本兵,紛紛脫掉軍裝,扔掉槍和刀向紫日走去,向美好的生活走去。本片的後面部分雖然不在有殺戮,但處處暗藏殺機。娜佳手裡的槍、子彈、手雷都是殺人的武器,更是戰爭的隱喻,觀眾無時無刻不為這三個人之間的“戰爭”所緊張。導演安排楊玉福將子彈、手雷扔進河中,並將花環給秋葉子,以及娜佳的裸泳,則是在批判戰爭帶給人的傷害時,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隱喻,也是脫離戰場走向新生活的暗指。

影片鏡頭流暢,換面優美而淡雅,人物刻畫性格鮮明生動,是國產電影戰爭題材的佳作。相比於《張思德》《理髮師》這些以關注個人為主的影片,《紫日》在宏觀上也是主流電影的領軍之作,在藝術上還是商業上都有所兼顧。作為一部以藝術為主的電影,馮小寧到給觀眾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和思考。

帶著傷疤勇敢去愛——電影《80後》影評

帶著傷疤勇敢去愛——電影《80後》影評

“80後”,一個不算陌生的詞,我也算是趕上了“80後”的尾巴,“80後”不像“70後”那樣,大學生畢業包分配,本科的文憑就是個香餑餑,也不像“90後”那樣,有什麼都給掙好的父母親,我們趕上了讓我們生離死別的“非典”、“流感”,趕上了悲催的大學擴招,本科生不再那麼值錢,也趕上了精神與文化上的迷離和缺失,生活在社會夾縫中的我們,倍感辛酸。

電影中的幾個男女主角,都生活在富裕之家,不用為生計發愁,這或許也是電影的一大敗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像電影中所訴說的那樣,我們要時時為生計奔波,為錢而愁。但撇開電影的這個硬傷不談,在涉及親情、愛情、友情上電影還算是真實的反映了一代人的成長經歷。

三個男女主角,本來過著不同的生活,卻冥冥中有一種力量將他們牽引在一起,小時候的大院生活,讓星辰與明遠成為青梅竹馬的小伙伴,星辰的媽媽為了愛情,背叛了家庭,與別的男人離開的同時,間接的導致了星辰的爸爸在騎車時被車撞死,此時,陪在星辰身邊的是同樣小小的明遠,他拉著星辰跑向被車撞死的爸爸身邊,陪著她面對這殘忍的一切。11歲的星辰親眼目睹了媽媽的離開和爸爸的去世,幼小的心靈收到了創傷,開始了她寄居舅舅家的生活,變得越發懂事和優秀,她樣樣拿第一,因為她知道如果她不優秀,就不會有人愛她,她絕望的渴望被愛,害怕失去愛。但舅舅和舅媽的感情並不好,每天吵架,星辰只有6歲的弟弟陳默每天都被吵得不能睡覺,終於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舅舅與舅媽離了婚,另娶了一個年輕的小舅媽,有了個小妹妹。陳默開始憎恨母親拋棄他離開,一如星辰憎恨著自己的母親,他拒絕母親的探望,拒絕她送的玩具,拒絕她給的關心,只和自己的姐姐兩個人相依為命。半年後,明遠也離開了生活了多年的大院,明遠的爸爸媽媽走私犯罪事發,他爸爸替他媽媽頂罪坐牢二十年,他的媽媽卻在幾年之後改嫁他人,明遠的爸爸知道後就在牢中自盡了,明遠因此不能原諒他的媽媽,他開始憎恨這世界上所有稍縱即逝的一切美好,甚至開始恐懼一旦擁有了這些美好的東西會不會在哪一天就忽然失去了。三個本該是無憂無慮過著彼此童年的孩子,忽然間就面對了這世上所有的醜陋與罪惡,他們懵懵懂懂的面對這一切,傷害著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依仗著這愛和縱容肆無忌憚的牽著彼此的手奔向未知的青春。

高中時的沈星辰,依然優秀,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明遠則靠著家裡給的讚助費也上了這所高中,他們的再一次重逢讓他們彼此之間更看清了自己的心意,自小而生的依賴,渴望被愛,卻又不懂得如何去愛,只能帶著滿身的傷痕不斷去摸索,去試探。畢業典禮上,明遠的過去日漸清晰,他的母親為了掩蓋走私而得的錢財不得不改嫁他人的時候,明遠憤而拿走了那把猶如“不定時炸彈”一樣的槍,好讓他的母親時時刻刻活在自己內心的不安寧中,他用這樣決絕的辦法來讓他的母親為他的父親贖罪。畢業典禮上的星辰依舊光輝燦爛,但是如果她不再優秀,她還會擁有這樣明亮的一切嗎?誰也不知道,星辰只能繼續她的​​優秀,因為這是她的盾牌,她無法預知不優秀的那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她只好拼命保持這樣一種優秀來維持現狀。就如明遠說的:“我看著我喜歡的女孩,感到時時惶恐,不知道有一天她會對我做出什麼可怕的事情來,會不會也離棄我?”明遠一如小時候一樣,依舊恐懼著被愛的人離棄。這樣帶著傷疤開始的愛情,就像在愛情裡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一樣,說不定,在某一天,某一刻,因為某件事情,它就會“砰”的一聲炸裂開來,把愛情裡的人傷的粉身碎骨。

大學裡的兩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杭州,相隔幾千里,卻像活在兩個時間裡,星辰繼續著她的優秀和忙碌,明遠則悠閒的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時時電話聯繫,卻經常被各種事情打擾,星辰能分給明遠的時間越來越少,明遠也覺的星辰離自己越來越遠。兩人的身邊都有了優秀的追求者,所不同的是,星辰決絕的拒絕,連誤喝了他送的雞湯都要吐出來,明遠則是曖昧不清,不拒絕也不主動。一系列的誤會讓他們彼此分開,生離死別的“非典”沒有打敗他們,打敗他們的是一開始就埋在愛情裡的炸彈。“你們倆泡在我的眼淚裡,舒服嗎?”當星辰用水噴向他們的那一刻,星辰就輸了,她不再是那個優秀的星辰了,她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就像回到了小時候,母親的離開,父親的去世,寄人籬下的生活,這一次連唯一一個能陪著她的明遠也離開了,此時的她脆弱,敏感,憂傷,拒絕了弟弟陳默的關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她知道自己沒有鬧的權利,她只是那個寄人籬下生活的小女孩,她必須加倍小心隱藏自己的心事。明遠這時也看清了自己的心,他拒絕了聞嘉,他開始想不如這一次就放下心裡的包袱,勇敢的去愛吧。他和母親一起吃飯,釋懷了母親對父親所做的一切,卻在扔掉槍支的時候被人看到揭發,進了監獄。而與此同時,陳默也與自己的母親和解,但已經太晚,他為了湊夠給母親治療癌症的費用回家偷錢,失手剪斷了妹妹的兩根手筋,被小舅媽告進了監獄。

弟弟的入獄,讓星辰看清了這世間殘酷的一切,親情也是不可靠的,有時候親人能給的愛很少很少,少到都不能原諒彼此的過錯,在身邊所有本可以相互依賴的人都一一離開以後,星辰還是堅強的選擇完成學業,回來工作,等著弟弟出獄,在工作中兩年內升了三級,依舊耀眼,但她始終忘不掉明遠,又不敢聯繫,直到有一次去監獄探望弟弟,才知道他也同樣入了獄,於是等待變得漫長,變成了等待兩個人。她因舊日情敵成為上司的妻子而憤然辭職,雖然時光流逝,但她還是當年那個嫉惡如仇的沈星辰,她沒有變,只是在面對生活是不斷選擇堅強。弟弟陳默在監獄裡意外的去世,成為了壓倒星辰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想到了去死,回到她和明遠牽手確定心意的橋邊,靜靜的站了一夜,最終還是決定堅強起來,死很容易,但活下去很難。她開了自己的茶室,將明遠昔日送給她的模型房子在現實中建造起來,和幾個朋友一起打理,靜靜的等待弟弟和明遠的出獄,時光開始變得美好與平靜。

明遠出獄了,來到星辰開的茶室,看到自己昔日的夢想成為現實,他笑了,卻在看到陳默的照片時跑了出去,在陳默的墓地前,他們兩人終於見面了,星辰說:“我一直在想,我們在進入愛情之前,都帶著傷疤,但是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吵過,放棄過,分開過,都是那麼令人難過,可不可以,不分開了。”最終他們在掙脫心靈的枷鎖和宿命的羈絆中選擇了堅持去愛,選擇了幸福。如果屏幕裡的他們在百轉千迴之後能仍能堅持去愛、去尋找幸福,那麼銀幕外的我們呢?我們要怎樣才能讓愛成為幫助我們走出痛苦的途徑?要怎樣才能珍惜一種“愛是分開就墜落”的幸福?十五年的愛恨糾纏,掙扎過,選擇過,分開過,走在不同的路上,付出過慘痛的代價,但換來的終究是成長。“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白色,所有白色的東西都會變黃”,“80後”們從一張白紙的人生,不斷染色,有些染紅,有些染黃,有些變得色彩斑斕,有些最後只是發黃發舊,但他們最終都得以釋懷,從絕望的渴望被愛到不知道如何去愛再到終於學會瞭如何去愛、去珍惜,“80後”們終於在人生的路上不斷成熟起來,有更多面對風雨的勇氣。

《諜影重重4​​》影評:收穫計劃,又是一個連續劇的開始

《諜影重重4​​》影評:收穫計劃,又是一個連續劇的開始

在電影開拍之前,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把諜影重重系列電影和蜘蛛人聯繫起。或許有人會問,《蜘蛛人》和《諜影重重》這兩部電影是不同類型的,它們之間好像沒有什麼關聯。當然了,之所有我把它們聯想到一塊,跟我喜歡這兩部電影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是,這兩部系列電影有著太多的共同點。

其一,這兩部系列電影有著相似的生命軌跡。十年前的2002年,《蜘蛛人》和《諜影重重》同時橫空出世,給日漸沒落的動漫電影和間諜電影注入了一劑強心針。2004年,《蜘蛛人2》和《諜影重重2》再次同時給影迷帶來驚喜,贏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2007年,《蜘蛛人3》和《諜影重重3》又同時在這一年用各自的三部曲完美收官。

其二,這兩部系列電影都成功地將超級英雄平凡化,使蜘蛛人彼得帕克和特工傑森伯恩有著相似的草根背景。

熒幕上有三大超級動漫英雄:超人、蝙蝠俠、蜘蛛人。不同於超人擁有來自外星球的特異功能,也不像高富帥蝙蝠俠那樣家財萬貫衣食無憂,屌絲出身的蜘蛛人戴上面具擔負起超級英雄的沉重使命,脫下面具為生計奔波、為感情煩惱的鄰家大男孩形象更加平易近人,更加平凡普通。面對超能力,蜘蛛人也會感到疲累、困惑,他也想逃避,想退出,想重新回到普通人的生活,這樣的草根形象使蜘蛛人更加親近與真實,也獲得了更多影迷的認同感。

同樣,熒幕上也有三大超級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碟中諜》伊森亨特、《諜影重重》傑森伯恩。如果說007是一個穿著西裝的超人、伊森亨特是一個處處拉風的蝙蝠俠,那麼傑森伯恩就是一個屌絲特工。伯恩不像007有寶馬座駕和美女環繞,也不像伊森亨特那樣熱衷拉風的極限耍酷運動,伯恩沒有配備任何高科技武器,甚至連身像樣的正裝都沒有,就用最直接有效的拳頭,將傳統銀幕間諜的華麗光環徹底擊碎。混跡在街頭的伯恩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人,畢竟,現實中的間諜往往就是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草根。

時隔十年,2012年是電影重啟的一年。《蜘蛛人》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雙雙捲土重來,這兩部曾讓影迷們欣喜若狂的系列電影,再次同時在2012年啟動了新的三部曲,並帶來一個全新的電影概念——重啟。

準確地說,《蜘蛛人4——超凡蜘蛛人》才算是真正的重啟之作。不同的主角、不同的導演、全新的風格,敘述同一個超級英雄的成長故事。可以這麼認為,2012年的“蜘蛛人”和十年前年的“老蜘蛛”是生活在平行時空中的同一個人。但是,或許是因為期望太高,或許是風格差異太大,《蜘蛛人4》並沒有像《蜘蛛人1》那樣帶來太多的驚喜。導演也許要向諾蘭版《蝙蝠俠》靠攏,將《蜘蛛人4》拍的更有深度,在電影裡加入了更多的人性探討和蜘蛛人的成長歷程,使《蜘蛛人4》的基調比前作更加陰沉黑暗。但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是不需要太多的哲學思考的。相比較孤獨叛逆的新蜘蛛人,前作那個陽光可愛的老蜘蛛帶來了更多的歡樂,也留下了更多的經典:蜘蛛人攀在垂直的牆壁上翹首仰望、瑪麗簡與倒掛的蜘蛛人街頭擁吻、賣唱藝人的“spider man”歌謠,“責任越大、能力越大”的台詞,這些經典都成為了永久的美好的回憶。

《諜影重重4​​——伯恩的遺產》重啟的不是劇情,而是CIA的特工計劃。因為在無數影迷看來,馬特達蒙就是傑森伯恩,傑森伯恩就是馬特達蒙,沒人有能力再續寫伯恩的故事。在《諜影重重1-3》傑森伯恩破壞了“絆腳石”計劃和“黑石楠”計劃後,伯恩事件遺留的影響並沒有結束,CIA的另一個特工計劃——“收穫”計劃也受到威脅,於是便有了《諜影重重4​​》開頭。但是導演用了長達1個小時的鋪墊來介紹“收穫”計劃的來龍去脈,顯得相當沉悶無聊。直到後半部分的快速剪輯和緊張節奏,尤其是結尾的飛車追逐,才讓我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伯恩的果斷機智與敏捷身手,但是又總覺得還缺少了點什麼。《諜影重重1-3》有著非常好的劇本,傑森伯恩失憶後的迷茫、孤獨與CIA的陰謀形成強烈的反差。《諜影重重4​​》塑造的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特工形象而已,伯恩的遺產只是簡單的繼承了旗號,而缺少了伯恩的靈魂。我想這又是一個連續劇的開始吧,諜影重重續集要拍多少部,誰也說不准。

《白夜行》影評

一看到電影名,就能給人無限遐想的一部影片。白夜,多麼文藝的一個名詞,那麼究竟是白(百)鬼夜行,還是灰白的夜在橫行呢?

電影一開始就給人一種古樸,冷峻的感覺。昏暗的色彩,不斷重複的兒時畫面,都構成了一部,讓人有些感傷、充滿遐想與期待的電影。從男女主角小時候的一段兇殺案展開。故事情節其實並不復雜,講述了小時候的亮司為了自己的伙伴雪穂,將對兒童有特殊癖好的父親殺害。而同時雪穂也與亮司將親手母親謀殺。為了結束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兩個互相守望愛情的人。亮司用自己的一切,真真正正的用一切守護著雪穂,在14年的守望後,亮司的任務到了盡頭,為了心中那僅存的一絲陽光,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亮司,一個因為父親的戀童癖,又因為母親的出軌,從小生活在黑暗中,為了夥伴,做了一切的罪惡。雪穂,從​​小被母親當成賺錢的工具,一生渴望追求陽光,來驅散從小帶來的恐懼,黑暗,污穢。因此,雪穂憑藉亮司,利用陰謀,美色,終於攀上了自己的事業巔峰。作為代價,亮司在見證她成功的時刻,悄然將屬於自己的那顆星墜落。雪穂就像生活在黑暗裡有毒的美麗的堅韌不拔的花,但是有一束光打進來,照亮她,但她還是生活在黑暗裡。而亮司就像依附著她生活的草,一直在黑暗中,卻把全身的養分給了她。留下一個殘缺的軀殼,最後消失在風中。

最最讓人深刻的無疑是警官問在人群中的雪穂,知道這個男人是誰麼?在沉寂了很久之後,雪穂用冰冷的聲音回答,我不認識,扭頭就走。守望了14年的愛,將一切奉獻給了她的他,換來了一句我不認識。可能這是種悲劇,可能這是種天性的泯滅。但是不斷看這段情景,似乎,又品出了另一番意境。可能她的一句“我不認識”,是另一種愛。是在14年的地下生活的愛。那種微妙的,息息相關的,隱隱約約的,千絲萬縷的,相互依存的感覺,最後的她選擇了以一種安息的姿態,來緬懷那段不得不塵封的愛。這可能是另一種對她的這句刻骨銘心的台詞的解讀吧。

電影中淒美而獨特的愛情值得人深深的回味,但是作為懸疑片,其懸疑程度還是可謂​​一斑。兇殺案的具體過程,觀眾還是能夠推出一二。再加上影片有時有點跳躍,一開始讓人有點難以入戲。而且情節的發展有些緩慢,但是隨著影片的最後的落幕,給人一種對人生,對愛的全新的感悟與覺醒。這點在這部影片中是值得肯定的。我覺得給白夜行的定義應該為文藝,愛情,人生。

白夜行,行走人們心中的蒼白的夜。當被灰白的夜所籠罩,一個人究竟能走多遠。人生的行程又是否會像這夜一樣,變得陰霾。同時喜歡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小說的可以去看看這部影片。

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春嬌與志明》影評

志明與春嬌是一對戀人,彼此相愛,但是在生活上價值觀上出現了各種衝突不和,後來志明去了北京工作,兩人分開。余春嬌也被派去了北京當店長。而他們分開的這段時間,張志明邂逅了一名溫柔體貼嫵媚妖嬈的空姐尚優優,並成為了戀人。余春嬌也意外碰到了一名60後成功商人Sam,Sam對春嬌極其照顧,並表示了愛意。然後兩人在北京相遇,發現彼此都還沒有放下對方,於是曖昧,約會,偷情……

老實說,我很討厭這個故事。既然還相愛,為什麼要分開?如果不愛,為什麼又不在一起?用曖昧偷情來重溫以前的戀情,明知道自己身邊都有了人,卻仍要傷害。這是一個分開了又發覺自己的愛原來是分開的那個人的故事?還是一個舊情復燃腳踏兩條船的狗血劈腿故事?還是一個將別人傷害了才說你不是我愛的人的悲情故事?都是。

影片的最後,張志明發覺余春嬌才是自己真正愛的人,於是和空姐尚優優分手,去找了她,於是兩個人又在一起了。多麼圓滿的故事啊。主角找到了真愛,那麼被主角們傷害的配角呢?如果還放不下原來的戀人,那又何必招惹新的人?我想尚優優應該是這個影片中最悲劇的人物了。她渴望得到愛,並且擁有了一段時間,但是最後才發現那不是她的愛。她愛的人,心從不在她身上。男朋友牽著她的手,卻想著另一個人。明明距離是咫尺,但是兩顆心卻遠在天涯。好在,張志明這個人物還不算那麼的渣,尚優優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們都沒有用一輩子去耗這份同床異夢的愛情。

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如果心裡有人,無法給別人你的愛,就不要開始一段新戀情,因為那注定是傷害。如果愛,就好好在一起;如果斷,就斷得乾乾淨淨。

《守護者聯盟》影評:是誰在守護著我們的希望和夢想

《守護者聯盟》影評:是誰在守護著我們的希望和夢想

調皮搗蛋、愛捉弄人卻充滿愛心的“凍人”、傳說中的“大叔型”駕著雪橇漫天飛舞的聖誕老人、有著一雙天使翅膀、滿身五彩孔雀羽毛、玲瓏可愛的“牙仙”、滑稽無比但柔情無限的複活節兔子、代表著是美夢,外形圓矮,頭髮凌亂但是充滿幻想的“沙人”……《守護者聯盟》賦予了這些童話中的人物全新面貌,這些童年的守護者個個長生不老、力量強大又動作敏捷,他們的任務就是盡其所能保護所有孩子的天真與想像力,而一個叫做“惡夢”的壞蛋一心一意要在各地的孩子心中引發恐懼從而接管世界,為了阻止他的邪惡計劃,聖誕老人、牙仙、復活節兔子、沙人、凍人等一群超級英雄團結一起共同應敵,最終使美夢迴到了每個孩子的心中。

影片的3D效果超好,台詞也很精彩,魚兒一向淚點較低,很多情節都忍不住唏唏噓噓,特別是堅信守護神存在的小孩傑米問傑克凍人: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再相信守護神了怎麼辦?傑克回答說:雲彩遮住了太陽,你會不相信太陽的存在嗎?太陽升起取代了月亮,你會認為月亮不存在嗎?台詞好感人啊

《守護者聯盟》讓我明白了點關於理想和夢的線索。影片中的守護神和惡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需要孩子們相信一旦孩子們不相信他就會被無視看不見而且也失去了力量和法力這跟我們現實生活是和其的相似夢想只有在你相信時存在,而夢想的敵人就是我們放棄相信。我們現在還有多少夢想在堅持,因為世事的傷害讓我們恐懼就好像電影裡的惡靈。夢想真正的敵人就是恐懼我們害怕了不相信了,放棄了。我昨天看完動畫片好像我的小宇宙又爆發了。既然是夢想我們就應該隨著年齡的成長越來越勇敢堅持,只要想信夢想我就很幸福就會只要我相信它的存在我就很快樂,成與不成那是老天爺的是我只要去努力我就可以幸福。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勇氣、愛、天真、幻想、希望……只要相信!就能看得見!如同在黑暗的房間裡,點燃燭光,恐懼不過是自己心中的幻想,只要相信,光明就會在心底蔓延!

誰是我們心靈的守護者?是誰在守護著我們的希望和夢想?是我們自已!!